2011年12月19日 星期一

記憶雜談

如何靠記憶術記住英文單字

記憶術(Mnemonic),乃為輔助記憶的方法,名稱來源與「希臘記憶之神(Mnemonsyne)」有關,聽聞該神知悉過去、現在、以及未來。咸信她是所有生命與創造生命的基軸(為「九繆思」之母,其女分掌文學、科學、藝術等九大領域)。希臘神話告訴我們,當人類喝了死亡之河「忘卻川(Lethe)」之水後,記憶永遠消失。古希臘認為記憶乃靈感之泉,失去記憶等同死亡,轉投胎至另一靈界。


1846年「William Morton」首次發現的手術麻醉劑「乙醚(Diethyl ether)」就是以「Lethen」命名。英文單字「Lethal(致命的)」的字根就是「Lethe」衍生而來。

2011年12月13日 星期二

歐洲歷史人物剪影

蛇蠍女人──伊莎貝爾((Isabella of France)




「伊莎貝爾」,為法國國王「腓利四世(Philip IV )」(1268 – 1314)與妻子「珍妮(Jeanne of Navarre)」的小女兒。生性狠毒兼具心機,法國人稱之為「蛇蠍女(Femme Fatale)」,生於1295年,1308年下嫁英國國王「愛德華二世(Edward II )」,為「愛德華三世(Edward III )」的母親。她在英法百年戰爭與中古世紀的歐洲歷史,扮演了舉足輕重的角色。



她是「腓利四世」的小女兒,三位哥哥分別為「路易十世(Louis X )」(1289 – 1316)、「腓利五世(Philip V )」(1292 – 1322)與「查理四世(Charles IV )」(1294 –1328)。哥哥的妻子「瑪格麗特(Margaret)、「珍(Joan)」and「布蘭雪(Blanche)」三人因為「伊莎貝爾」的舉發,均捲入了「內詩樓塔(the Tour de Nesle)」醜聞。



事件起因在1313年,英王「愛德華二世」帶著侍從訪法時,「腓利四世」的兒子們為他們安排了「木偶戲」娛賓。之後,「伊莎貝爾」回禮,贈送了「小錢包」給她的三位嫂嫂。英王與侍從返英後舉辦了慶功宴,「伊莎貝爾」發現兩位侍從身上帶著她送給大嫂們的錢包。隔年她返法國時將此事告訴了父親,整個醜聞事件就如此被掀開了。



二媳婦「珍」自白,親睹大媳婦「瑪格麗特」與三媳婦「布蘭雪」的放蕩行為,但遭懷疑她自己也有不當行為。罪刑判定後,兩位通姦侍從被處於去勢之刑,隨後遭四馬分屍。大媳婦被關進牢房,「路易十世」1315年就位時,仍未被釋放,當年死在牢內。二媳婦由於「腓利五世」的寬宏支持,雖曾因嫌疑遭禁錮在「杜旦(Dourdan)」,但在「腓利五世」即位後被釋放。三媳婦就沒那麼幸運,即便「查理四世」在1322年登基仍不被接納,最後流落到「尼姑庵」度過一生。



「伊莎貝爾」嫁給「愛德華二世」四年後生下了「愛德華三世」。在1316年至1321年間又陸續生了二兒子「約翰(John of Eltham)」、大女兒「愛琳娜(Eleanor of Woodstock)」、二女兒「珍(Joan of the Tower)」(嫁予蘇格蘭國王「大衛二世」)。



有人懷疑「伊莎貝爾」為了兒子將來有機會爭取到法國王位而策動了「內詩樓塔」事件。然以當時她的年紀而言,似乎不大可能。「愛德華二世」為一極富爭議性人物,他是雙性人,但偏愛男生更甚於女生。結婚初期,即眷戀寵幸「比爾(Piers Gaveston)」,「伊莎貝爾」雖沒任何表示,卻已開始暗自培養自己的勢力。1312年「比爾」過世後,他又轉支持另一寵幸「胡佛(Hugh Despenser the younger)」,直至1325年,「伊莎貝爾」因長期遭受冷落再也無法忍受,終於投入到她的愛人「羅傑(Roger Mortimer)」的懷抱。



藉赴法國處理外交事務的掩飾,「伊莎貝爾」開始與「羅傑」暗通款曲。兩人計謀將「愛德華二世」罷黜,同時藉此斬除「胡佛」。靠著傭兵協助與英王軍隊的眾叛親離,兩人在1326年成功地拉下「愛德華二世」,之後不久將親夫謀殺。1327年立了兒子「愛德華三世」為王,她與愛人從旁聶政。



由於兩人的生活奢侈及不得民心,加上長年與蘇格蘭戰爭,窮兵黷武造成財政崩壞,「愛德華三世」在1330年趁機拉下「羅傑」,並處於極刑。「伊莎貝爾」雖未被懲罰,但從此流離失所,於1958年病逝。



「查理四世」在1328年逝世後,因沒子嗣,由堂兄「腓利六世(Philip VI )」(1293 –1350)繼任。「愛德華三世」藉由他母親的血緣關係,極力爭取繼承權,1337年向法國宣戰,掀開了英法百年戰爭的序幕。

2011年10月12日 星期三

歐洲歷史人物前影

瑪麗(Maria de' Medici)




「瑪麗」1573年出生,為「托斯卡尼大公爵法蘭西一世(Grand Duke Francis I of Tuscany )」與妻子「奧地利女公爵珍(Archduchess Joan of Austria,)」的女兒。在1600年與法國國王「亨利四世(Henry IV )」結婚,成為他的第二任妻子,當時極富盛名的畫家「魯班斯(Peter Paul Rubens)」以他們的結婚為主題畫了一系列畫像。「亨利四世」同時擁有多位寵愛與私生子。1610年丈夫遭暗殺,因兒子「路易十三(Louis XIII )」未滿九歲,她開始聶政。



她生了二男三女,分別為「路易十三(Louis )」、「卡士頓(Gaston )」、「伊利莎白(Elizabeth )」、「瑪麗克˙麗斯媞(Marie Christine )」、「亨利耶妲˙瑪麗(Henrietta Marie )」。其中,「伊利莎白」嫁給了西班牙「菲利普四世(Philip IV)」,「亨利耶妲瑪麗」嫁給了英國國王「查理一世(Charles I )」,美國「美利蘭州( Maryland )」就是以「亨利耶妲˙瑪麗」命名。



為了避免與新教徒的德國王子們發生衝突,「亨利四世」在位十二年期間偏向新教徒,他的國政顧問「蘇利公爵(Duc de Sully )」本身也是新教徒。



「瑪麗」聶政最大的改變為宗教上的政策完全與死去的丈夫背道而馳。受到她的母親來自「哈布斯(Hapsburg )」王朝的影響,她對新教徒並未採取安撫政策,反而尋求法西聯盟。她將「蘇利公爵」革職,為了鞏固王位,將兩個女兒分別許配給西班牙及英國國王,以利三國結盟。又安排「路易十三」與奧國的「安妮(Anne of Austria )」聯姻。「安妮」為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三世」與奧地利「女大公爵」(祖父為神聖羅馬帝國國王「費爾迪南都一世 (Emperor Ferdinand I)」的女兒,與「菲利普四世」為兄妹關係。



儘管她想透過子女跨國聯姻強化王權,「蘇利公爵」的女婿「亨利(Henri de Rohan )」又重組新教徒黨派,更加劇了法國新舊教徒間的分裂。



「路易十三」與「安妮」婚姻導致了新教徒的叛亂,「瑪麗」害怕受到牽連,因此特別聘任「魯頌主教黎塞留(Bishop of Luçon, Richelieu )」為戰爭部長協助處理國政。「黎塞留」敉平了「亨利(Henri de Rohan )」及其黨徒之亂,從此,成為「瑪麗」的寵臣,長期受到重用。



受到近身女侍「里昂娜拉伽俐奎(Leonora Galigaï)」與女侍丈夫「孔曲尼(Concini)」為大眾所反感的影響,「瑪麗」的地位日漸衰退,事實上,是由於她太縱容這對夫婦的結果。「孔曲尼」在1617年遭謀殺,「路易十三」力薦的「阿爾伯特˙魯捏(Albert de Luynes)」取而代之,「瑪麗」逃亡至巴黎不久,「黎塞留」協助安排在「布羅瓦(Blois )」居留。



1619年「瑪麗」移居到「安古蓮(Angoulême )」,並由「魯捏(Luynes)」手中接管「安止(Anjou )」。在此她聚集同黨徒與國王對抗,在「瀉橋(Les Ponts de Cé)」兩軍相遇,她的軍隊潰敗了。1621年「魯捏(Luynes)」過世後,她又重掌些權力。1622年與「路易十三」重修和好,「黎塞留」被允許參與國政會議。當「路易十三」赴意大利參戰時,她甚至被指定代理聶政。但當「黎塞留」與西班牙敵對時,她聯合她的幼兒奥里昂公爵「卡士頓」試圖將紅衣主教「黎塞留」排除在國政會議。1630年11月12日「受騙日(Day of Dupes )」,她認為他們的目的已達成,因此祇讓「黎塞留」一個人主持會議,為了傷害「黎塞留」,她付出了極大的代價。



1631年「瑪麗」被放逐到「甘比約捏(Compiègne )」,她試圖佔領「拉卡貝爾(La Capelle)」,以此向「路易十三」談條件。她兒子不為所動,她再次被逐出境,永遠無法踏上法國土地。初始還空等她的幼兒「卡士頓」能奪回王位,結果還是失敗了。1631到1638年她被流放到低地(萊茵河下游等河流之低漥地區),雖然她仍努力尋求國內的支持,但已時不我予,沒人想隨她共舞了。



體認到自己的影響力日微,她轉赴英國依庇女婿「查理一世」,但英國新教徒害怕她會引起舊教復辟,也不歡迎她住在英國,最後她祇得轉往德國居留。



在德國她風聞「黎塞留」的外交政策因成功受到群眾歡呼。1672年7月3日她逝世於「科隆(Cologne )」。

2011年9月19日 星期一

歐洲人物剪影

蛇蠍夫人──凱撒琳

出生於意大利梅迪奇家族,為「烏比諾大公爵(Duke of Urbino )」「羅倫佐(Lorenzo de' Medici)」與妻子「瑪德琳(Madeleine de la Tour d'Auvergne)」的女兒。母親與法國國王「法蘭西一世(Francis I )」為表姊弟。母親生下她沒幾天就過世了,之後一星期父親也走了。

父母去世後,她由親戚,教皇「里奧五世(Leo X )」與「克萊門七世(Clement VII )」照顧,之後,他們將她送往女修道院接受教育。

1533年她14歲時,「克萊門七世」將她安排與同年齡的「法蘭西一世(Francis I )」二兒子「亨利(Henry, the duke of Orleans )」結婚。雖然她陪嫁了龐大的嫁妝,但法國宮廷的人普遍看不起她,認為她祇是一介商人的女兒。婚後十年一直沒子嗣,「法蘭西一世」怕會影響到將來的王位繼承,曾考慮為兩人辦離婚。幸運地,自1943年起小孩陸續出生,總共生了10個,其中有7個存活,三女四男。「亨利」的哥哥與父親分別在1536年與1947年去世,「亨利」繼位成為「亨利二世」。

「亨利」十一歲時就由年長他20歲的「黛安娜(Diane de Poitiers )」照料。「亨利」繼位後「黛安娜」成了他的寵妾,直到1559年逝世。因此,「凱撒琳」在「亨利」在位期間過得並不快樂,也沒有權力,直到兒子「法蘭西二世」在1560年繼位仍然如此。

荳蔻年華少女遠嫁法國,卻得不到丈夫的寵愛,在思鄉情況下,更懷念起家鄉的味道,陪著「凱撒琳」過來的廚子自然而然地扮演了為她解悶的角色。聽聞以下的食品均是由「翡冷翠」的廚師為了應付她的需求而帶到法國的,諸如:「朝鮮薊(Artichokes )」、「肉凍(Aspics )」、「嬰豆(Baby peas )」、「花椰菜(Broccoli )」、「蛋糕(Cakes )」、「糖漬菜脯(Candied vegetables )」、「奶油泡芙(Cream puffs )」、「蛋奶卡士達(Custards )」、「冰品(Ices )」、「萵苣(Lettuce )」、「煎烤犢牛(Milk-fed veal )」、「哈蜜瓜(Melon )」、「種子(Seeds )」、「香芹(Parsley )」、「意大利麵食(Pasta )」、「千層酥(Puff pastry )」、「肉丸子(Quenelles )」、「油炸薄肉片(Scallopine )」、「雪酪(Sherbet )」、「菠菜(Spinach )」、「小牛或小羊的胰臟或胸腺(Sweetbreads )」、「松露(Truffles )」、「莎巴翁(Zabaglione )」。除外,「女短內褲(Knickers )」、「叉子(Forks )」、「高根鞋」也是「凱撒琳」嫁到法國才開始流行起來。

「法蘭西二世」在1560年12月5日過世,她的二兒子「查理九世」繼位,因尚年幼,「凱撒琳」才開始聶政。法國的國內宗教紛爭始於1562年,她信奉天主教,平常支持由「奎司(Guise )」派所領導的天主教,但基於政治考量,對「賈斯巴(Gaspard de Coligny )」所領導的「胡蓋那(Huguenots )」新教徒也保持互動。

她的政治操作也影響到她的家庭,1560年她將女兒「伊利莎白(Elizabeth of Valois )」許配給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Philip II )」,成為他的第三任妻子。1572年她又將另一女兒「瑪格麗特(Margaret of Valois )」許配給「亨利(Henry of Navarre )」,後來成為「亨利四世(Henry IV )」。

1572年她警覺到「胡蓋那」教派勢力已影響到兒子「查理九世」的王位穩定,她策謀暗殺了領導人,並屠殺了50,000教徒,這就是法國史上所謂的血腥「聖巴特勒莫日大屠殺(St. Bartholomew's Day Massacre )」。1574年「查理九世」過世,三兒子「亨利三世(Henry III )」繼位,她的影響力才日漸衰退,她死於1589年。

2011年8月20日 星期六

南德與楚格峰之旅

Dear Yu-Li :




「A guardian angel will appear in front of me whenever I am in need.(當我有需要時,天使就會出現在眼前)」,記得與您初遇的前幾天,太太才向我提及,已八年沒去歐洲了,今年暑假想赴歐避暑。



雖僅緣慳一面,您還是那麼熱忱地協助與關切,藉此申謝。



這次德國之旅不論景點、旅館、吃住、交通安排均非常滿意,但如果沒有您的從旁協助,就不可能如此圓滿。趁記憶猶新時將所見所聞記下來,或許可提供您九月渡蜜月時參考。



雖然二十幾年來,路過「法蘭克福」五次,但臨時在機場第一航站的「購票機」前購買至市區總站的車票時,仍猶豫一下,最後決定按了最多五人同行的單程車票(Gruppentageskarte 5 Personen),付了14.7歐元。



上車後問了鄰座男士,何時可抵達市區總站,該男士聽不懂英文沒回答,站在身旁女士立刻很熱心地跟我說明。下車後又要我們一家人跟著她走,她隨手拿起手機,查了GPS後,指著「INTERCONTINENTAL HOTEL」方向,指示我們如何前往住宿飯店。德國人對外國人的親切度真可媲美日本人。



我們一家人對「INTERCONTINENTAL HOTEL」的感覺可謂超棒。飯店至「Hauntwach」或「Zeil」市中心不遠,搭地鐵只有兩站,我們在總站搭U4地鐵在第一站下車後,往上一層走轉U1或U2等…再搭乘一站就到了。不論名店「歌德街(Goethestrasse)」,或「歷史博物館」均在咫尺,「美茵河」也在近旁,妻只想逛名店街,搭船遊河祇得作罷。一家四口住宿的兩間單人房可相通,房間優雅素浄,電視還有中文頻道。尤其,自助式早餐琳瑯滿目應有盡有,每一道菜皆色香味俱佳,撐飽了仍意猶未盡。



第二天準備搭「法蘭克福」早上11點起飛至「慕尼黑」的德航LH106班機,因後補沒搭上,櫃員要我們至22號轉機櫃台登記後補下一班,轉機服務櫃員查了電腦表示,下一班LH108也客滿,補上機會不大,建議我們後補下午1點35分起飛的LH110班機。回頭跟妻商量,如再補不上,就改搭火車前往「慕尼黑」。



時間一分一秒流逝,LH110班機後補旅客一個接一個被叫至櫃台辦理登機手續,最後祇賸下我們一家四口留在空蕩蕩的登機門。最後幾分鐘,櫃員總算叫了我們的名字,當場刷了四張登機座位號碼,並跟我們提醒,因客滿四人座位均分開。上了機才發現該班機最後僅賸餘三個商務艙座位與三個經濟艙座位。兒子剛巧被指定坐商務艙。飛行將近一小時就到了「慕尼黑」機場,兒子一下飛機就抱怨別人都有餐點,他卻沒有。



「慕尼黑」機場具現代感又新穎,但我們只能匆匆一瞥,因為要趕下午3點11分出發往「Garmisch」的火車,匆忙在德鐵櫃台買了最多可五人同行的「BAYERB-TICKET」,票價為31歐元,搭乘時間2小時24分,中間在「Műnchen-Laim」與「Műnchen-Passing」分別轉S3與RB59523班車。當初會考慮不停「慕尼黑」是因為第一天抵達「法蘭克福」時己逛了半天街,到「慕尼黑」也祇是逛街而已。



到達「Garmisch」車站即開始找同事住宿過的旅館,其間,在市中心鬧區瞥見一旅館,妻建議順便看看房間尋價,結果走錯路問到鄰宅,宅內種了幾株蘋果樹,女主人很親切的跟我們交談,走前還我要不要摘幾顆蘋果吃。旅館地點在鬧區,但一進房就看到床,視野不佳,雙人房每一間要價100歐元,妻認為不理想,我們向旅館主人辭退。



一家四口邊逛街邊找住宿,陰錯陽差,一路人報錯方向,我們無意間瞥見了一旅館――「BAVARIA HOTEL」,妻提議順便瞧瞧看。看了房間與廁所均滿意,每一雙人房價錢90歐元,跟櫃員講明住兩晚是否房價可降10歐元,櫃員爽快回應OK。妻住了兩晚後,對旅館吃住均非常滿意,除了房間陽台視野特佳外,房間周遭寂靜。她更特別喜歡旅館的圖書室,早餐後就徘徊在內瀏覽書籍。



如對住宿有興趣可經由旅館網址:http://www.hotel-bavaria-garmisch.de 查詢詳細資料。



放妥行李,隨即詢問櫃員,附近有何餐館。櫃員告訴我們,出大門左轉至路口,再向右斜轉,即可瞥見「La Vie」餐廳。依櫃員指示,我們走了三分鐘就瞧見了「La Vie」招牌。時間才傍晚7點,僅有兩位客人坐在店外椅子閒聊,我們就近選了門外桌椅坐下,點選了一客400公克牛排,一客鮭魚,一客蔬菜大拼盤,四個人雖只吃三客,卻把肚皮撐得飽飽的,吃得差不多時,忽然刮風下雨,溫度遽降又變得冷颼颼,應該約十二、三度左右。匆忙結完帳,發現室內已座滿了用餐客人。




楚格峰沿途風景
 隔晨仍是細雨綿綿,旅館櫃員告訴我們天候不佳,登楚格峰頂可能見不到什麼,但我們明天就要離開了,沒選擇餘地。九點在車站買票準備登楚格峰,每人43歐元,拿出德鐵票詢問售票員可否優待,結果最後只付了143歐元,便宜了29歐元。




觀望台奧地利國境入口
 登山齒軌火車沿著山坡緩緩出發,妻因下雨覺得掃興,我卻慶幸因下雨山巒煙霧迷漫,景色更顯得美不勝收,整片山景宛若一幅圖畫。齒軌車在一個多鐘頭後就到了標高2600公尺的楚格峰冰原平台(ZUGSPITZPLATT)。冰原上有一小教堂,近旁就是滑雪場但沒看到人在滑雪,我們在此佇留了半個鐘頭,照相留念。隨後,就在山頂餐廳用餐,餐後在山頂郵局買了三張明信片寄回台灣。旋即,搭纜車前往2962觀望台。



誠如旅館櫃員所預料,觀望台霧氣迷濛,視野不佳,但看到德國人將整座觀望台建造地堅若盤石,餐廳美輪美奐,資料館內容充實以最新科技呈現,不得不佩服德國人的做事的精神。在峰頂同時跨越了德奧國境,也是頗新奇感受。佇留半小時後,又準備搭纜車直下「艾伯湖(Eibsee)」,纜車滑行坡度幾乎呈九十度,山勢峭拔險峻,寸草不生,直到半山腰才瞥見樹木,十分鐘後就抵達終點。




餵鴨
 下纜車後順道遊覽了「艾伯湖」,在湖邊看見一群水鴨,一家人臨時興起餵食童趣。餵了幾分鐘後發現一奇特現象,祇有三隻出生不久的小鴨遊到我們近旁搶食,成鴨並沒靠近,仔細觀察發現,每次有成鴨游近時,就被一隻母鴨趕離,觀察一陣子赫然瞭解,那隻母鴨為了不讓其他鴨子搶食,在三隻小鴨外圍負責把關,母愛真是偉大,即便鴨子亦若如此。



返回旅館還不到下午五點,女兒與兒子不想陪妻逛街,要我們逛完後順便在旅館近旁街角購買「沙威瑪(Doner Kebab)」當晚餐。「Garmisch」天氣善變,陪妻逛了一個半小時,天氣時好時壞,經常走了一半,忽然間一陣急雨,陰晴不定。



到了街角「沙威瑪」店向內瞧了一下,冷清清祇有一人在用餐。向妻提議,沒人潮表示餐不可口,要不要再光顧「La Vie」。妻回應,小孩喜歡吃,還特別指定。我們進去訂了一整份「沙威瑪」,外加蔬菜沙拉,付了款。老闆現場親做,老闆娘也是現場親自配麵粉做「沙威瑪」外皮。等待中,我向妻嘮叨:「盛菜的玻璃窗內有一隻蒼蠅。」妻回答:「不只一隻,有兩三隻。」後來,我們發現了七、八隻蒼蠅就在眼前飛來飛去。我說:「走吧!不要吃了!」妻說:「錢都付了!」我說:「我不敢吃!」妻說:「現在走!不好意思!」我說:「老闆又不認識我們!」老闆與老闆娘做菜中,偶爾會抬起頭來向我們傻笑,菜做完後很用心地包好,方便我們拎走。



回到旅館用餐時,心想,萬一家人餐後肚腸不順,可能要付出更大代價。此時,兒子正搶著準備將生菜沙拉往嘴巴送。我叫了一聲:「不要吃!」兒子覺得莫名其妙,抬頭看了我一眼,問:「為什麼不能吃!」妻向我使個眼神,呼應:「沒為什麼!不行就是行!」女兒在一旁也頗覺納悶,我與妻卻不便講清楚。



第三天吃完豐盛的早餐,與妻在旅館閱覽室瀏覽書籍,請女兒向櫃台查詢前往「新天鵝堡」BUS時刻,女兒查完回覆早上10點40分有一班由「Garmisch」車站出發班次。我們決定一個鐘頭前由旅館動身,到了車站前公車站牌左等右等,發現並沒其他旅客候車,請女兒再核對時刻表,才發現該班次在星期六與星期天沒班次,下一班次還要等兩個鐘頭。臨時決定不去「新天鵝堡」,直接搭火車往「慕尼黑」,在車站購買了最多五人同行車票31歐元,搭乘11點02分出發火車,中午抵達「慕尼黑」總站,車站幾乎是「法蘭克福」總站翻版,唯一差別,它較大、人更多、更熱鬧,站內店更多,但賣的東西大同小異,買了一隻烤雞與麵包解決了當天的午餐。



餐後開始找住宿,我們拎著行李向車站右前方街道找旅館,前一兩條街道旅館櫛比鱗次,但因色情行業摻雜其中住宿並不理想,其間,瞥見一「Best Western」標識旅館,進去詢價,櫃員冷淡,房間又瀰漫煙位,妻不喜歡,要我再找別家看看。在車站右前方第二條街,過了馬路後,我們找到了今晚的住宿旅館「Treff Hotel」,它屬「美麗華(Ramada )」連鎖旅館,房間素雅,地點也不錯,至市中心「卡爾大道(Karalsstraße)」、「卡爾廣場(Karlsplatz)」及左手邊的「KaufHof」百貨公司、「瑪莉安廣場(Marienplatz)」僅隔幾條街而已。旅館地址:Schillerstraße 28 D-80336 Můnchen (Email:muenchen@treff-hotels.de)詳請參閱網站:www.treff-hotels.de。



旅館雙人房開價99歐元,不含早餐,我們以現金價89.1歐元成交。放妥行李後,例行開始逛街,「卡爾大道」人潮不斷湧入,熱鬧滾滾,氣溫二十上下,逛街舒適怡然。妻鎖定目標為「KaufHof」百貨公司,當晚就在百貨公司五樓自助餐廳用完餐才意猶未盡返回旅館。



隔早在旅館街角用了簡餐後,即動身出發往下一個目的地「羅騰堡(Rothenburg)」。同樣在車站櫃台購買了31歐元「BAYERB-TICKET」,但這次搭乘時間3小時14分,中間在「Treuchtlingen」與「Steinach」分別轉RB58114與RB58895班車。中午12點49分抵達「羅騰堡」,出車站時一大群乘客聚在公車站牌前研究如何走到「羅騰堡」,我們一直跟在人群後面,相信大家目的地一定相同,走沒幾分鐘就瞥見了一家旅館,門前掛著尚有空房的牌子。心裡篤定,堡內旅館應不至於客滿,也不急於找旅館。走沒多久就到了入口,又碰到火車上認識的德國人夫婦,他們預定在此地度假一週,騎單車環繞附近地區300哩。兩夫婦特地將單車放一旁要幫我們一家四口照相。



入口至堡市政廳約走了10分鐘,其間經過一家外觀還不錯的旅館,與妻進去詢價並看了房間,旅館房間走道太曲曲折折不喜歡,就這樣逛到城堡市政廳。大家肚子都餓了,就在餐廳正對面餐館用餐,四人點了雞肉、鱒魚、豬腳套餐,外加一份洋菇湯(Pfiggersuppe)、可樂、啤酒(Pils Beer),總計56歐元。

餐後開始找旅館,最後找到了市政廳左前方的旅館「Flair Hotel」

,妻非常滿意,雙人房105歐元含早餐,兩間210元,以現金價189元成交。旅館網址:www.reichskuechenmeister.com



整個下午就在堡內閒逛,途中遇到由「台灣基隆」來自助旅行的母女,閒談得知他們已玩了一兩個月,今晚住宿的青年旅館四人宿費不到100歐元。



走累了,繞返旅館餐廳用餐,發現餐館高朋滿座,祇得留下房間號碼,請他們有空席時通知用餐。近8點接到電話,可以至餐館用餐。那一晚,我們點了烤牛排(Rostbraten)、鮭魚(Lachs)、Pizza(Flamm Caprese)、外加四湯(當然摩菇湯是免不了)、啤酒、汽泡水,費用總計71.3歐元,全家人吃得非常盡興。



隔日早餐,不用說也是非常豐盛,在德國的每一頓早餐幾乎是全家的企盼,因為不曉得什麼時候又會吃到稀奇古怪的食物。早餐後,又要開始下一個行程「海德堡(Heidelberg)」。遷就火車一小時一班,我們決定搭乘11點06分出發的德鐵,預定一個鐘頭前由旅館出門。





羅騰堡市政廰
 昨午準備爬上48公尺高的市政廳頂樓時已關門,利用早晨這兩個小時,剛好可以由頭至尾逛一次,它的樓梯非常狹隘特別,樓梯呈螺絲狀旋轉直上,接近頂端處有一收票員,身材碩大地坐在角落邊收錢,一人2歐元,最上層用鐵絲網環繞成小圓圈,最多祇能站10人,可俯瞰「羅騰堡」全景。妻一爬上頂端就喊頭暈受不了,兩秒鐘2歐元就沒了。



依地圖位置,「海德堡」距離「羅騰堡」並不很遠,但仍必須靠鐵路連接。這次搭乘時間更長3小時56分,中間必須在「Wűrzburg」與「Osterburken」轉車。另外,該兩站分屬不同邦州,祇能買跨「邦州車票(QUER-DURCHS-LAND-TICKET)」62歐元。



「海德堡」雖然16年前來過一趟,抵達車站時還是覺得陌生。出車站時剛巧一電車停下來,直覺就上了車準備買票,車上的年輕人跟我說上車前就要買票,他表示,我可在下一站下車買票搭下一班車,或幸運地坐一次霸王車;我問,到老市區幾站,如果沒付錢坐車沒查到怎麼辦?他回答,第四站就到了,並且暗示,沒車票被抓到的機會等於零。閒談中,不知不覺就到達了老市區,我們很羞愧地坐了一次免費「霸王車」。



在老市區下車,我16年前的記憶完全恢復,那條主街道(Hauptstraβe)同樣攘來熙往,人潮一波又一波湧入湧出,全家人隨著人潮往前邁步。到了舊市區公車站,叫兒女在公車站座椅休息,我與妻一起前往十六年前住過的旅館,想重溫舊夢再住一晚,結果天不從人願,該旅館已人去樓空。



在路上,詢問當地一婦女,她指著斜對面的「Goldener Falke Hotel」表示,該。旅館最近重裝璜,房間新穎,可就近詢問有否空房。一進門問了房價,雙人房135歐元含早餐,請櫃員帶我們看了房間,兩間雙人房均位於旅館最頂層之樓中樓,房間新穎氣派又寬廣,房間窗戶一邊可俯視街景,另一邊可鳥瞰古堡,妻非常喜歡。



房間沒問題,但房價已超出我們的預算。我向櫃員討價可否打九折,櫃員雙手一攤,面有難色表示,他們在網站售價為160歐元,已便宜我們25歐元。我拿出殺手鏾,掏出250歐元,告訴櫃員如可以的話馬上付錢。櫃員不敢決定,問了老闆娘,老闆娘又把老闆找出來才成交。旅館網站:www.goldener-falke-heidelberg.de。



晚餐原想就近在旅館餐廳用餐,看了用餐顧客寥寥無幾,兒女既然想吃「Pizza Hut」,心想,如此應較省錢,也就順水推舟成全他們。那一餐其實也不便宜,吃了將近30歐元。




  隔早在旅館享用早餐,樣式與前幾天大同小異均非常豐盛,但有一樣食物很奇特,形狀有如台灣的香腸,但長度只有一半,兩邊用類似橡皮筋綁住,一家人研究了老半天還是找不到拆開的方法,祇好就教於服務人員,他一手捏住一邊,一手抓住整條香腸朝逆時鐘方向旋轉,沒幾下就鬆開了。嚐了幾口才發現,依顏色不同,有起司也鵝肝醬。



早餐後參觀半山腰古堡,古堡入口標示門票5歐元,妻覺得不划算也沒必要進入,就折返另一小徑繞道下山,之後,繞往「Neckar River」河畔一遊。河中湊巧兩艘觀光遊輪經過,一艘到了攔水閘前就折返,另一艘繞過水閘持續前進,不知駛往何處。如您有興趣的話,可以透過網路查「Neckar River Cruise Heidelberg」有關資訊。一家人準備在跨河大橋上照相留念時,相機突然故障失靈,還好,旅遊已近尾聲,我們已準備搭德鐵折返「法蘭克福」,搭乘隔日班機返台。



早上繞了一大圈後出了不少汗,返回旅館洗完澡稍事休息後又準備搭車返「法蘭克福」。一家人悠哉地拖著行李閒逛到公車站,途中經過冰淇淋店每人買了一球冰淇淋邊走邊吃。一球祇有1.2歐元好吃又便宜。公車票每人1.1歐元,沒多久就到了車站。



「海德堡」到「法蘭克福」搭車時間雖僅一個半小時,但因為跨兩邦州,我們必須買一張「邦內區域五之至多五人同行票(Zone 5 bis 5 Personen)」14.8歐元與一張「Hessen至多五人同行邦票(Hessenticket bis 5 Personen)」31歐元,兩張同時使用。



在德國的最後一天,妻把握最後的機會,我們又搭乘地鐵前往市中心的「歌德街」物色她喜愛的衣物,天從人願,她又買到一件上衣與短褲。市中心到處均擺設「意大利」攤位,各式各樣「意大利」產品與小吃琳瑯滿目,好不熱鬧,原來這一週恰巧為「意大利週」,攤位將會連續擺設一星期。


隔天,一家四口非常幸運地搭乘了商務艙由「法蘭克福」返台。在艙內受到一男性空服員上機至下機無微不至的服務,一路上幫我們不斷地加水,噓長問短的關切。妻搭機經驗也有一、二十趟以上,她感嘆,如此優秀的空服員服務了二十六年為何一直沒有陞遷的機會?妻也是第一線人員,親身體驗了如此優質的服務後,自我期許,服務應像空服員一樣,從心做起,熱忱地關注於每一細節。


以下為描述歐洲人特性的一則笑話:



『HEAVEN IS WHERE THE POLICE ARE BRITISH,THE COOKS FRENCH,THE MECHANICS GERMANS,THE LOVERS ITALIANS,AND IT IS ALL ORGANIZED BY SWISS.

HELL IS WHERE THE POLICE ARE GERMANS,THE COOKS BRITISH,THE MECHANICS FRENCH,THE LOVERS SWISS,AND IT IS ALL ORGANIZED BY ITALIANS.』



此則笑話對歐洲人描述地維妙維肖,但在對德國警察的描述卻仍停留在「蓋世太保(Gestapo)」時的印象,似乎過時。多次遊歐,幾乎沒碰到德國警察,曾經一兩次向德警問路時,也都非常和藹可親。這次歐遊更見證了德國百姓的親和力,妻尤其對搭乘地鐵與公車時幾乎不查票,印象深刻,讚不絕口,德國強盛可謂其來有自。



啦啦雜雜寫了一大堆,希望對您的蜜月旅行有所幫助。



Have a wonderful honeymoon.



Tony


2011年8月4日 星期四

北海道利尻島與稚內之旅

公車上沿途風景

最北端地標

沿途的菜園

母子兩人

 
鄉野間的標記




一望無記的草原



路旁的小野花


草原另一面


草原中的木頭步道


夫妻合照



令人流連忘返的美景

電車上

父母和兒子合照


前往利尻島的船 航程大約2小時
船內

2011年7月4日 星期一

歐洲歷史人物剪影

謎樣的女人「伊利莎白一世(Elizabeth I)」




「伊利莎白」曾經說過:「寧願當乞丐單身也不願當女王結婚(Better beggar woman and single than Queen and married」」



「伊利莎白一世 (Elizabeth I)」生於1533年,歿於1603年,一生命運多舛。父親「亨利八世(Henry VIII)」在她出生那一天,盼望她的母親「安妮博林(Anne Boleyn)」生出一個健康的男嬰。結果事與願違,卻生了女嬰。「亨利」第一任妻子「凱撒琳(Catherine of Aragon )」的支持者一聽到此消息欣喜歡呼,認為這是上帝對「亨利」非法結婚的懲罰。



她的母親後來雖然懷了男嬰,但胎死腹中。此後,她父親已開始對她母親厭倦,注定了她母親日復一日的不得寵。大部份的歷史學者認為「亨利」誣控她的母親與五個男人通姦毫無事實根據。但在1536年,當「伊利莎白」還未滿三歲時,她的母親仍被處以死刑。十天後,「亨利」娶了第三任妻子「珍妮西摩兒(Jane Seymour )」。



接著,「伊利莎白」被送出宮廷。那時,「珍妮西摩兒」已懷孕。果然生了一男嬰,後來成為「愛德華六世(Edward VI)」,然「珍妮西摩兒」生產不久就過世了。



「伊利莎白」的最後一位繼母為「凱撒琳帕兒(Katherine Parr )」。她是「亨利」的第六任妻子。她原已打算與「湯姆士西摩兒(Thomas Seymour )」結婚,但被「亨利」看上了,才嫁給他。她將「伊利莎白」與「亨利」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同父異母姊姊「瑪麗」帶返宮廷照顧。「亨利」死後,年幼的「愛德華六世(Edward VI)」繼位,他的母舅「愛德華西摩兒( Edward Seymour )」聶政,她又將他們兩位姊妹帶出宮廷。



「伊利莎白」與「凱撒琳帕兒」同住了一陣子又離開了,因為「凱撒琳帕兒」隔沒多久又與「湯姆士西摩兒」結婚了。沒人知道「伊利莎白」與「湯姆士西摩兒」有什麼瓜葛,但謠傳「凱撒琳帕兒」見到兩人擁吻,甚至同床。事件發生當時「凱撒琳帕兒」正懷孕中,之後,生一女取名為「瑪麗」。生後沒多久「凱撒琳帕兒」就過世了,「湯姆士西摩兒」又恢復了單身。



「伊利莎白」為「亨利八世」女兒,繼承排序在同父異母姊姊「瑪麗」之後,因此她變成最搶手的新娘。在「愛德華六世」即位時,「湯姆士西摩兒」曾向她求婚,但她拒絕,發生謠傳事件後,兩人被懷疑擬謀奪王位。「伊利莎白」雖被懷疑但沒被處刑。「湯姆士西摩兒」因試圖誘脅「愛德華六世」,遭判「叛國罪」處了死刑。傳說「伊利莎白」聽到消息後,感嘆:「今天死了一位毫無判斷力的風趣才子(Today died a man of much wit, and very little judgment.」。



「愛德華六世」有可能因感染肺結核或急性呼吸感染而死亡。在他病情惡化時,有許多人不願意見到信奉天主教的「瑪麗」繼位。那時候,「吉爾福特杜德萊(Guilford Dudley )」娶了「珍妮葛瑞(Jane Grey )」。由於「珍妮葛瑞」為「亨利八世」親妹妹「瑪麗」的孫女,也享有繼承權。當「愛德華六世」過世時,她的父親「亨利葛瑞 (Henry Grey )」及公公「約翰杜德萊(John Dudley )」召集軍隊擁立她為女王。但同時也有更多的人支持更名正言順的「瑪麗」為女王。



「珍妮葛瑞」祇當了九天的女王就被「瑪麗」取代。「珍妮葛瑞」夫婦兩人一起被關入「倫敦搭(Tower of London)」牢房。



「瑪麗」繼位不久即與「西班牙王子菲利普(Prince Philip of Spain )」結婚,此舉更引發一般百姓對天主教女王的不滿。被處刑的新教徒們轉而奉「伊利莎白」為他們的「教世主」。畢竟,「亨利八世」是因為娶她的母親才跟羅馬天主教撕破臉。因為有這層關係,許多反「瑪麗」叛軍均冒用「伊利莎白」名字叛亂,其實她自己並不知情,也完全不知道有這些叛亂。



「伊利莎白」是新教徒,「瑪麗」是天主教徒。雖然兩人站在同一陣線反對「珍妮葛雷(Jane Grey )」接替「愛德華六世」繼位。但「瑪麗」已察覺到她妹妹對她王位的威脅,因此將她關入牢房。



「伊利莎白」在牢房的故事也許欠缺考證,然聽說她一想到她母親在倫敦搭遭遇到的命運就毛骨悚然。當她被告知必須經由倫敦搭的「叛徒之門(Traitor's Gate )」進入時,她驚嚇地無法移動身體。「瑪麗」怕引起「伊利莎白」支持者的同情,趁天黑後才將她偷偷地送入牢房。那晚天氣濕冷,當「伊利莎白」由泰晤士河進入「叛徒之門」時已全身濕漉漉,最後在牢房管理員的說服下才勉強進去。「倫敦搭」自此又增加了一位「顯赫名仕」牢居於此。



當「瑪麗」肚子微凸顯示出懷孕徵兆時,認為「伊利莎白」已不具威脅。因此將「伊利莎白」送到「帽野(Hatfield)」監禁。消息傳出「瑪麗」懷孕時,她已將屆四十歲,肚子一天一天凸出,但卻沒生產徵候。後來歷史學家揣測「瑪麗」可能死於「卵巢囊腫(Ovarian Cyst)」。



「瑪麗」的死訊在1558年11月17日傳到「伊利莎白」時。聽聞當時她正坐在橡樹下,獲悉她已成為女王時,她引用《舊約聖經詩編》第118章以拉丁文唱出:「是主所做的,神蹟在已在我們的眼中顯靈!(It is the Lord's doing, and it is marvelous in our eyes)」。



1559年元月15日「伊利莎白」登基為「英國女王」。當時教皇「保羅四世(Paul IV)」對新教徒繼承王位非常不悅,要求繼位者必須得到他的恩准。「伊利莎白」沒順從,於是教皇將她逐出教門,並下令英國所有天主教徒不要服從她。



「伊利莎白」靠著大臣「威廉薛西爾(William Cecil)」的協助,逐漸將英國建立為新教徒國家。1559年通過法案,規定所有國民均須上新教教堂禮拜。



「伊利莎白」登上王位後,馬上被一群追求者所圍繞。我們都知道她一生未婚,但為何不嫁?有些人認為她親睹父親對待那些妻子的恐怖行為,令她對婚姻產生恐懼;更羅曼蒂克的說法,是因為她無法與她的最愛「勞勃杜德萊(Robert Dudley )」結婚。「伊利莎白」成為英國女王時,「勞勃杜德萊」已與「愛咪(Amy )」結婚,一年半後「愛咪」被發現死在樓梯口,死因沒人知道。雖然「勞勃杜德萊」自示清白,但因醜聞陰影,她不能跟他結婚。



「伊利莎白」雖然一生未婚,但她利用本身的條件游走於眾追求者中,經由與追求者的關係結盟,甚至取得財富,縱橫俾闔二十幾年。「法蘭西斯亞倫頌公爵(Francis, Duke of Alençon )」算是眾追求者中最認真的,但終究還是失敗了。



「法蘭西斯亞倫頌公爵」為法王「亨利二世」與有蛇蠍夫人之稱「凱撒琳(Catherine de Medici )」的最小兒子。他八歲時得了天花,滿臉麻子(肖像看不出來,因已被美化了),身長不及五呎,脊彎,鼻歪,青蛙耳,個性又滑稽古怪,「伊利莎白」習以「青蛙」稱呼嘲弄。



之後一二十年,可說是「伊利莎白」統治的鼎盛時期,但她仍須面對一連串的淬煉。眼前第一關是來自「蘇格蘭女王瑪麗(Mary Queen of Scots )」的挑戰。她在天主教徒的心目中更具合法性,她因在蘇格蘭不受愛戴,逃到英國尋求「伊利莎白」庇護,但她在英國二十年期間,「伊利莎白」始終沒跟她碰面。「伊利莎白」瞭解到「瑪麗」活著對她自己是一大威脅。因此,利用叛軍以她的名字謀亂為藉口,在1587年判了她死刑。



隔年,更大的軍事威脅來自西班牙。「英西」兩國早因政治與宗教問題交惡,西班牙國王「菲利普二世(Phillip II )」認為英國暗地裡支持西屬荷蘭新教徒反抗西班牙,心想一旦攻打英國,英國國內天主教徒會裡應外合,一舉將「伊利莎白」所率領的新教徒殲滅。



1588年春「菲利普二世」派出的無敵艦隊由「里斯本」出發,於7月28日抵達英國南部外海。無敵艦隊配備了130艘艦艇,19,250隊員,再加上8,350水手及2,080位快艇划槳手奴隸。大戰前夕,「伊利莎白」發表演說:「我知道我祇是一柔弱女人,但我具有王者之心…(I know I have but the body of a weak and feeble woman; but I have the heart of a king, …)」,激勵全國百姓應戰。英國的艦隊規模雖無法與西班牙相比,但流線型船艦輕巧靈活,應戰時避開敵艦不正面對峙,採迂迴由遠距離以「加農砲」攻擊,打得西班牙艦隊落荒向「北海」逃竄,此時又不幸碰上惡劣天候,無敵艦隊折損大半。英國從此成了歐洲所向無敵的超強大國,西班牙則經過此次海戰後日趨沒落。



同一年,「伊利莎白」的最愛「勞勃杜德萊」過世,她將他寄給她的最後一封信置於書桌上,親筆寫上「他的最後一封信(His Last Letter )」。



執政最後幾年「伊利莎白」遭遇了「清教徒」與日俱增的挑戰,以及另一摯愛「勞勃德伯瑞(Robert Devereux )」的背叛。「勞勃德伯瑞」是「伊利莎白」最後一位寵愛。他20歲時,她已54歲,兩人相差34歲。兩人縱情地挑逗,也不時地爭吵。他的火爆脾氣與嫉妒令她歡愉。她對他的愛是真摰的,更像出自母性的光輝。他出外打戰時,她會替他擔憂。他的個性急躁,在戰場上總是大呼小叫,與戰友經常意見相左,與人決鬥時,拼死方休。1591年他娶了詩人「菲利普雪梨( Philip Sidney )」的寡婦,讓「伊利莎白」更不高興。之後,一連串戰場上的失誤,傷透了女王的心,導致失寵。



1603年3月24日「伊利莎白」過世,「蘇格蘭女王瑪麗」的兒子「詹姆士一世(James I )」繼位,英國朝代由「都鐸王朝(Tudor )」改為「史都爾特王朝(Stuart )」。

2011年6月19日 星期日

歐洲歷史人物剪影

「亨利七世」女兒「瑪麗」公主的愛情故事


自古紅顏薄命,「瑪麗」公主也沒有例外。



「瑪麗(Mary)」為「亨利七世(Henry VII)」與妻子「伊利莎白(Elizabeth of York)」的小女兒,生於1496年,面貌出眾,號稱歐洲第一美女。



英王「亨利七世」與妻子「伊利莎白」共生了七個小孩,三個夭折,四個熬過了童年。大兒子「亞瑟(Arthur)」與「凱撒琳(Catherine of Aragon)」完婚不久就去世了。二兒子「亨利(Henry)」於1509年繼位,成了英國歷史鼎鼎有名的「亨利八世(Henry VIII)」。大女兒「瑪格利特(Margaret)」嫁予蘇格蘭國王「詹姆士四世(James IV)」。「瑪麗(Mary)」為最小女兒。



「亨利七世」在1485年的「柏絲沃斯(Bosworth)」戰場上打敗了「理查三世(Richard III )」取得王位,結束了長達三十年的內戰「玫瑰戰爭(the Wars of the Roses )」。為了鞏固王位,娶了「愛德華四世(Edward IV)」的大女兒「伊利莎白」為妻。



經過了英法百年戰爭與三十年的內戰,英國消耗了大量的財力與人力。「亨利七世」此時最需面對的是,如何恢復王室的榮光與人民的信任,以及不時冒出來的奪位者。就任後,他一方面削減貴族權力以強化了王室與政府的權威,一方面靠著財政策略與稅收累積英國的財富。三十四年後他過世時,英國的財政已上軌道且大有結餘。



在歐洲中世紀,王室的公主一直被當成政治交易的籌碼。「瑪麗」年少時早就許配給「查理五世(Charles V )」,未來的「神聖羅馬帝國」皇帝,預定於1514年完婚。由於「神聖羅馬帝國」、「西班牙」與「法國」的秘密締盟延誤,「亨利八世」因而毀約。「瑪麗」非常高興,因為她並不想嫁給比她年輕四歲的小男生。



很不幸地,這次「亨利八世」卻將她許配了年長她了三十四歲的糟老頭子,法國國王「路易十二(Louis XII)」。一位荳蔻年華的少女配上孱弱多病的老頭子,真是情何以堪。「路易十二」寡居又無子嗣,「亨利八世」祇是藉由聯姻鞏固英法兩國友好關係。



「瑪麗」對此安排並無意見,她知道王室公主祇是籌碼。問題是,她已愛上了她哥哥的朋友,「蘇福爾克大公爵(Duke of Suffolk)」「查理布藍登(Charles Brandon)」。「查理布藍登」並非王室,公爵頭銜的取得是因為他父親在1485年「柏絲沃斯」之戰忠於「亨利七世」受封爵。他有兩次婚姻無效及一次毀婚記錄。如果「瑪麗」嫁給他實在有失身份,但她喜歡他,所以一點也不在意。



「瑪麗」向哥哥哭訴,她不願嫁給「路易十二」,想嫁給「查理布藍登」。結果當然遭到拒絕。她不得不妥協,向哥哥商量,她願意履行公主責任嫁給法王,但是如果這次婚姻她活得比丈夫久的話,她有權利選擇下一次婚姻。「亨利八世」答應了她的要求,但並不打算兌現。



「瑪麗」與「路易十二」派來的代理人舉行了婚禮。一個月後,赴「巴黎」履行婚約,正式嫁給了「路易十二」。陪伴「瑪麗」嫁到法國的女侍,完婚後一般都會返回英國,後來成為「亨利八世」第二任妻子與「伊利莎白一世(Elizabeth I)」母親的「安妮博林(Anne Boleyn)」卻仍然留在法國服侍「瑪麗」。



「瑪麗」於1514年秋天嫁到法國後,怡然自得的調適心情,等待時機。婚禮後的好幾個星期慶祝活動,幾乎把老國王的身體搞垮掉,1515年元旦,結婚剛滿三個月,「路易十二」就歸天了,「法蘭西斯一世(Francis I )」續繼任為法國國王。



「瑪麗」變成守寡的皇后,暫時被移送到「可倫尼皇宮(Palais de Cluny )」獨居六個星期觀察,以確定是否懷有身孕。此期間祇有新國王「法蘭西斯一世」與「司祭(Confessor )」得以探視。



如此剛好讓「瑪麗」有機會思考人生的下一步棋。她算定「查理布藍登」會被派遣到法國接她返國。她已耳聞,她的哥哥正準備將她改嫁給西班牙王子。她知道,這次是可以掌握自己命運的唯一機會,她一定要採取行動。



她拜託法王「法蘭西斯一世」幫忙。當「查理布藍登」抵達巴黎時,「法蘭西斯一世」問他與「瑪麗」感情如何?是否願意娶她為妻?當「瑪麗」與他相見時,她告訴了她們的結婚計畫。她說如果他不願意,她將從此遁入空門,不再當她哥哥的政治婚姻籌碼。他對她投降了,即便知道「亨利八世」一旦聽到消息會震怒。



兩人就在她寡居的小教堂完婚。當「亨利八世」得知後非常生氣,但想到一位是他喜愛的妹妹,另一位是他的好友,不久就原諒了他們。



他們從1515年結婚到1534年「瑪麗」過世整整相聚了二十年。當第一個小孩出生時,特別命名為「亨利(Henry )」,以感謝哥哥的寬容。第二個小孩出生時,因為是女兒,故命名為「法蘭西斯(Frances )」,以感謝「法蘭西斯一世」的從中促成。第三個小孩命名為「愛琳娜(Eleanor )」,此命名不知道是否與先後嫁給法王「路易七世(Louis VII )」與英王「亨利二世(Henry II )」的「愛琳娜(Eleanor of Aquitaine )」有關。「愛琳娜」為第二次十字軍東征驍勇善戰的女英雄。



「瑪麗」雖然只活了三十八年,但因勇於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活得精采。尤其,為愛而活那二十年,人生已夠本了。

2011年5月11日 星期三

揭開萬年曆的神秘面紗

揭開萬年曆的神秘面紗




中國時報在2007年3月27日報導了如下的萬年曆計算公式:



萬年曆公式:(年+年/4+年/400-年/100+月日天數)/7=XX….。餘數為星期數。

註:分數和商數均取整數。但月日天數有規則:

月日天數:平年-------閏年

一月: 0+日數 0+日數

二月: 3+日數 3+日數

三月: 3+日數 4+日數

四月: 6+日數 0+日數

五月: 1+日數 2+日數

六月: 4+日數 5+日數

七月: 6+日數 0+日數

八月: 2+日數 3+日數

九月: 5+日數 6+日數

十月: 0+日數 1+日數

十一月 3+日數 4+日數

十二月: 5+日數 6+日數



亙古以來,人類為了能精準地掌握時間,利用天體的運行:「地球自轉一周(一天)、月球繞地球一周(一個月約29.531天)、以及地球繞太陽一周(一年約365.242天) 」,訂定了所謂「年曆」。



「古埃及人」以每年的「尼羅河」洪氾決定播種的日期。在5000年前,他們發現每年的6月25日,「天狼星(Sirius)」黎明前升空的時間比太陽的日出早些,過後不久尼羅河水就會開始氾濫。「古埃及」祭司以此制定「古埃及」年曆,「天狼星」在「埃及」因此被稱為「尼羅之星(Nile Star)」。



「古埃及人」在尼羅河畔神廟建立了一「豐饒女神(Isis)」像,面對著「天狼星」升起的方位,「祭司」在女神的額頭鑲嵌一寶石。當「天狼星」的束光落在寶石時,「祭司」就宣佈新的一年開始了。



西元前46年,「羅馬凱撒大帝」借用了「古埃及」與「猶太人」的年曆,訂定了一年為12個月加5天,以及每隔4年為一閏年的年曆。但「凱撒」所採用的年曆比實際地球繞太陽一周多了11.52分(365.25-365.242/24小時 x 60分 = 11.52)。



每年多11.52分,每125年後的日期會比實際多出1天(24小時 x 60分/11.52 = 125)。到了16世紀,復活節(過了春分之滿月後的第一個星期日,如滿月恰巧是星期日則順延至下週日,例如:2011年春分後的第一次滿月在4月17日,恰巧是星期日,故今年復活節為4月24日)與實際日期已相差甚遠。



1576年,「梵蒂岡(Vatican)」在建造「西斯汀禮拜堂(Sistine Chapel)」的「風搭(Tower of Winds)」時設置了子午線束光(每逢春分正午陽光會自動落在子午線的正中),發現年曆與復活節不吻合。



1582年,教皇「葛列哥里十三世(Pope Gregory XIII )」發布通告,改採用目前的「基督教年曆(Christian Calendar)」。新年回歸到元月一日,逢百年沒閏年(例如:西元1700年、1800年或1900年),除非它能以400整除(例如:西元1600年或2000年)。「葛列哥里十三世」宣布,1582年10月4日一過,日期就跳為10月15日,百姓如常就寢,睡醒時,日期已是十天後了。



然而,「葛列哥里十三世」設定的年曆並非分秒不差,它仍比實際時間快了26秒。但不用擔心,要3,323年(24 x 60 x 60/26秒)才會相差一天,屆時我們早已不在人世了。



「葛列哥里十三世」設定的年曆,受「馬丁路德」宗教改革影響,許多非天主教國家並未實施。英國遲至1751年才通過「英國年曆條款(The British Calendar Act )」,於1752年9月2日(星期三)正式實施,英國百姓過了當夜,日期要調整為9月14日(星期四)。施行新年曆之前,倫敦的時間與巴黎、里斯本、柏林(1698年採用新年曆)等歐洲城市相差11天。



俄羅斯直到1918年共產黨當政才改新年曆,希臘於1923年跟進。目前「東正教徒」仍沿用「凱撒年曆」,它跟「葛列哥里十三世」設定的年曆相差13天。



經由萬年曆公式求出餘數以算出星期,既繁瑣又容易算錯,個人偏好先找出周期再套日期。萬年曆周期為28年。例如,1752年9月14日為星期四,1780年9月14日也一定為星期四。但1808年9月14日為星期三(1800年非閏年減一天)。每隔28年,依此類推,2004年9月14日為星期二(1900年非閏年減一天)。



大家也許會好奇,萬年曆周期為28年是如何算出?我的算法是,先以每四年為一小周期,例如,2000年元月一日為星期六,2004年元月一日為星期四,2008年元月一日為星期二,依此類推,2012年元月一日為星期日,……,2028年元月一日又回到星期六。譬如說,「日本偷襲珍珠港」那天為1941年12月7日(星期日),那麼,經過了56年的1997年12月7日也一定是星期日。



上述方法,你須先記住那年元月一日是星期幾,再推算出那年的任何一天是星期幾。為了便於記住,我採用閏年為「樁子」,例如,2000年元月一日為星期六,隔年逢閏年加兩天,其餘加一天,因此2001年元月一日為星期一(2000為閏年),,2002年元月一日為星期二,2003年元月一日為星期三,,2004年元月一日為星期四,依此類推。



月份的推算祇要記如下簡易方法,例如,以2011年元月一日為星期六為基準,如月日數相同,以元月一日為基準,單月減兩天,雙月加兩天。例如,3月3日,5月5日,7月7日減兩天為星期四,但9月9日,11月11日祇能減一天為星期五(因為7月、8月均為31天);4月4日,6月6日,8月8日,10月10日,12月12日加兩天為星期一。2月2日例外,減三天為星期三。但上述算法如遇到閏年時記得要微調。



也許你認為以上的簡易推算法並不簡易,你也可以祇要記住一英文句子:「TELL NEGRO NO SHAME TO LAMA」,就可推算出來,但前提你要先學會記憶術,將數字轉為字母(僅轉換子音,母音不轉換)再轉為數字。



備註:「T(字母T表示1)ELL (L表示5)N(N表示2)EG(G表示7)R(R表示4)O NO SH(SH表示6)AM(M表示3)E TO LAMA」。以2011年為例,元月1日為星期六,則2月5日、3月5日、4月2日、5月7日、6月4日、7月2日、8月6日、9月3日、10月1日、11月5日、12月3日也一定為星期六。



數字記憶法可幫助你記住數字,因為它將數字轉轉換成有意義的文字。這套方法中,每一數字代表某些與母音組合成字彙的子音。



數字 代表子音 輔助記憶說明

1 t, d, th 向下一筆

2 n 向下兩筆

3 m 向下三筆

4 r 取4(Four)的最後音

5 l 羅馬數字的50是L

羅馬數字只用7個符號,包括I(1),V(5),X(10),L(50),C(100),D(500),M(1000)

6 j, sh, ch, soft g J反轉像6

7 k, q, hard c, hard g k是兩個7背靠背組成

8 f, v f寫出來像8

9 p, b p反轉像9

10 z 取0(Zero)的第一音



目前手機或電腦均有萬年曆的功能,按幾次鍵盤即可查出,拙文祇是雕蟲小技,但多學無害,最起碼也可延後老年癡呆症的發生。

2011年4月11日 星期一

松島之旅追憶

松島之旅追憶




一分鐘前的歡喜,一分鐘後的生死



如果此次的「日本東北大地震」是發生在1993年5月19日下午2點46分,那麼,我們一家人鐵定枉死在日本,因為在那一刻,我與妻女剛巧搭船由「牡鹿半島」的外島「金華山」折返「鮎川」的海上,正巧位於這次大地震的震央。



2011年3月11東日本大地震



日本時間下午2點46分發生了日本有史以來最大的9.0強震,震央在北緯38.3度,東經142.4度,近「仙台」東岸沿海,震幅南北長約500公里,寬約200公里,同時引發了約一、二十公尺高的海嘯(津波),掀起了濤天巨浪,直撲東北「三陸」及之南「福島」海岸,日本東北所有漁港與小鎮瞬間毀於一旦,整遍地區宛如人間煉獄。有日本第一景之稱的「松島」,在「牡鹿半島」之南,位於北緯42.9度,東經142.6度,恰巧在震央附近,首當其衝,難逃浩劫。



「三陸」地區涵括「青森」、「岩手」、「宮城」三縣,海岸線北始青森的「八戶」南迄宮城的「牡鹿半島」為海嘯經常侵襲地區,分別在1896年6月15日與1933年3月3日均曾發生大海嘯。



松島



「松島」乃日本三景之一,亦稱「八百八島」,但實際上,大小島加起來約二百六十個,在大小島灰白色岩石上,聳立著無數赤松、黑松,遠眺,阿娜多姿,隨風飄逸,千奇百態,因而得名。一六八九年(日本元祿二年)五月九日,日本詩人「芭蕉」初見「松島」景色,即嘆為觀止,陶醉其中,讚譽為日本第一景。



「松島」原屬樹枝狀山谷丘陵地,後因地層變動,東南部份下沈,山谷海水入侵,成為海灣,較高山稜就變成現今各大小島模樣。石灰岩、沙岩地質在海水長期浸蝕後,呈現出各形各色獨特奇景。



大地震後日本東北海岸已發生位移現象,有些島嶼亦可能因而沈沒於海中,島上的松樹經過這次的海嘯摧殘,需要幾年的時間才會恢復生機。前往「松島」的交通可能也要一年半載才可能修建完成。



楔子



1990年9月14日,陪同南部七縣市農會總幹事在「靜岡」參觀完「NEC(日本電氣)」後,沿路遊覽各景點北上直至「北海道」。行程中古蹟名勝甚多,而記憶最深刻且扣人心弦的是一段旁人認為不足道的短程海上之旅。



猶記那天抵達「松島」時,已近傍晚,天色昏暗,依原訂行程搭船環遊「松島」灣。上船時,風勁雨細,天空陰灰溼冷。心想,這種鬼天氣遊湖,簡直是活受罪,囿於團體行動,勉為其難上了船。由於天候不佳,遊客稀疏、冷清,旅客都躲在船內避寒。天寒尿多,在自然需求呼喚下,挪動身體往船尾廁所移動。船尾洗手間旁各放置了一台飲料自動販賣機與海鷗餌料販賣機。不經意間瞥見船尾後頭緊跟隨著一小群海鷗,不管船駛到那裡都尾隨緊追不捨,好奇心下,買了一包餌料,隨興地拋向尾隨海鷗,漸漸地,海鷗愈聚愈多。其他團員看見我在餵食海鷗頗覺有趣,也加入餵食。最好玩的是,把餌料放在手上,高高舉起,一些膽識較大的海鷗會低空掠食。在茫茫大海中一艘破浪前行的小船,緊隨著無數隨波逐食的海鷗,真是一幅動人景象,不知不覺間船已至終點停靠,雖覺不夠盡興,只能依依不捨下船,繼續未完行程。



海鷗



「松島」一遊,牽動了我對海鷗的好奇與研究。海鷗依體型、顏色、特性等不同,世界上大約有四十七種之多,最小二十八公分,最大八十一公分,生命期約四十年,但野生僅能存活約三十六年。荷蘭一動物學家「Tinbergen Nikolaas」曾經針對「Herring Gull」進行長期生態行為研究,並於1960年以海鷗生存意志力為題材,描述其不畏狂風暴雨,不屈不撓精神,書寫成書,由於字裡行間充滿勵志、奮發向上精神,在全球文學界造成轟動,轉眼即成為暢銷排行版,台灣也同步譯成中文版,取名為「天地一沙鷗」,一時洛陽紙貴,廣為教育界推薦為學生課外讀物,「Tinbergen Nikolaas」並因而於一九七三年榮獲諾貝爾獎。當時,名作曲家「劉家昌」先生也插上一腳,編了一首「海鷗」之流行歌曲,風行一時。



海鷗英文為「Gull」,大概以其叫聲命名,因習於在海灣上取食,因而也有「Seagull」之稱。在日本沿海海灣,經常會發現成群海鷗飛翔覓食,其中,有一種尾巴黑色,叫聲似貓,棲息於「松島」與「牡鹿半島」之間,日本人稱之為「海貓(うみねこ)」。日本演歌歌后「八代亞紀」曾以「海貓」為歌名,唱出失戀女孩,在海港苦等男友不著,唯有「海貓」遨翔在側,該歌手唱時嘴形凸出仿似鷗嘴,歌聲似若貓聲,唱聲悲鳴,絲絲入扣,讓人聽了迴腸盪氣。



其實,海鷗並非如「劉家昌」先生歌詞所說,飛得愈高,看得愈遠,在找尋理想。第一,它飛得很低,第二,它只在乎是否能找到食物。如果把禿鷹比喻成大草原清道夫,那麼,海鷗以海洋清道夫自居,當之無愧。因它望眼所及,垃圾、死魚,只要是能消化,無所不吃,甚至於,其同類鷗蛋,也偷食。



重遊



「芭蕉」參訪「松島」三百零四年後,1993年5月17日,帶了妻女,搭機前往東京,在「新宿」車站附近民宿住了一夜。隔日一早,即往「新宿」車站周遊券登記處蓋章,問了不少路人,皆不知核章地點,心想,地鐵查票員應該會知道,該員可能因忙,回答態度冷淡,適逢另一路過日本人瞧見,當場不客氣地訓了他一頓,意思是說,對待外國旅客怎可如此無禮。整早就這樣不知不覺耗掉了。



核完印,旋即搭地鐵至「上野」車站,再轉搭新幹線北上往「仙台」。「上野」與「仙台」間班次密集,每天約五、六十班,其中每隔二小時,有一直達班次,搭乘時沒留心,搭了非直達班車,以致到了「仙台」再轉「仙石線」到達「松島」時,已近下午六點。以往旅遊一直沒預訂旅館習慣,擔心「松島」的旅館訂不到,臨時決定在前一站「塩釜」下車,透過站前旅遊服務中心,以日幣一萬二仟元在離站前不遠處訂了一間日式旅館,含早晚兩餐。房間用屏風隔成臥房與客廳,乾淨明亮,衛浴設備須與其他宿者共用,是唯一美中不足。沐浴完畢,忽然接到櫃檯通知,原來當初訂房時,一時疏忽,把護照遺落在旅遊服務中心,服務小姐發現後,親自送來,日本人服務精神難怪有口皆碑。



翌日,在旅館吃了一頓頗豐盛早餐後,即徒步至「塩釜」渡船頭,在岸邊發現不少海鷗飛翔覓食。「塩釜」至「松島」大約航行五十分,船一開,原在海面飛翔群鷗即尾隨遨翔,剛開始,海鷗零星疏散,隨同餌食丟向空中後,鷗群愈聚愈多,不只內人頗覺有趣,加入行列餵食,三歲小女也拿著餌亂丟,快樂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沒多久就到了「松島」渡船頭,小女仍使性子不想下船。



下船後,在不遠處水族館(一般旅行團很少安排)參觀了兩個多鐘頭。之後,就近吃完午餐,即前往「松島」海岸車站,準備搭車返回「仙台」,再北上至「盛岡」,赴第二個目的地「秋田」縣境內名勝――「十和田湖」。



一上車,發覺車子並沒往「塩釜」、「仙台」方向行駛,翻開隨身攜帶旅遊地圖,才知搭錯車,車子往相反方向「石卷(いしのまき)」行駛。由旅遊資料得知,從「石卷」往「鮎川」每天有船往返,心想,既然小女對餵食海鷗已產生興趣,何不由「石卷」至「鮎川(あゆがわ)」也搭船,也許有機會再享受餵食之樂。主意一定,即向妻誆稱,要帶她去「香魚(鮎)」故鄉,品嚐香魚。



四十分鐘後,到了「石卷」,詢問搭船時間,方知渡船往「鮎川」每天僅一班次,且是早上出船,與內人商量後,決定搭車前往。「石卷」至「鮎川」約一小時三十分,一路顛簸,忽上忽下,九轉十彎,到達目的地,已近黃昏。妻因暈車,一路嘔吐,下車時已全身癱軟。



「鮎川」港口人煙稀疏,一股淒冷湧上心頭,五月日本東北,比台灣冬天還冷,就近找了一家民宿,開價日幣壹萬,含早晚餐,辦妥住房手續,就被帶到四樓十坪左右大房間,民宿老闆娘說我們運氣好,因為今晚僅我們一家,可以不用與其他旅客共住。浴後,即開始享用晚餐,每人一份,每份大約有二十多道菜,各以大小碟子盛放。其中最特殊的是,有一道鯨魚生魚片,紅中帶紫,非常新鮮;還有一道菜是生吃海膽,品嚐時其刺鬚仍在晃動。遺憾地,夢寐以求之「鹽烤香魚」並沒出現。



「鮎川」位於「牡鹿半島」南端,為「牡鹿町」內天然海港,日本明治初期,因捕鯨基地而繁榮,並於一九七七年設立鯨魚博物館,對於鯨魚生態、捕鯨歷史等資料,皆有詳盡展示。



有人曾開玩笑把女人比喻為各種魚類。譬如:舞池中舞女有如「章魚」,伸展八爪緊摟得舞客喘吁吁;模特兒游走伸展台,五顏六色,像似「熱帶魚」;妓女以「河豚」喻之,當之無愧,該魚肉質鮮美,然內臟含劇毒,一不小心就可能變成風流鬼;而把自己太太稱之為「鹹魚」,平常食之雖略鹹,但每餐少不了它。男人大小魚通吃是條名副其實的「大鯨魚」。



香魚以女嬰稱喻,恰如其分,因肉質細嫩又帶香味。它屬「鮭亞科」,與「鮭魚」、「鱒魚」均屬溯溪而上之魚類。香魚英文俗稱「甜魚(Sweet fish)」,亦稱「年魚」,生命週期僅一年,體型最長不超過20公分,每年秋季溯溪而上,產卵後隨即死亡。卵孵化成稚魚,順流而下入大海,隔年四至六月,成魚又游回原出海口,再逆游至出生地溪澗產卵,如此,年復一年。稚魚以浮游生物為主食,成魚以附著在溪河底岩石上之海藻為生,其齒呈鋸齒狀,以方便取食,因長期在寒冷溪中溯流,肉質顯得更加甜嫩。香魚原棲息於日本、韓國、大陸以及台灣「大肚溪」以北出海河流,由於長期河川污染,幾乎已瀕臨絕種。目前,日本料理店供應的香魚,養殖居多,肉質無法與野生相比。



為了讓女兒有機會再享受餵食之樂,特地由「石卷」再搭乘渡輪至臨近外島――「金華山」一遊,該山標高四四五公尺,東西長約四公里,南北五公里,島上有一神社、以及鹿、猴等野生動物。



隔天轉往「盛岡」夜宿一晚,次日轉往「青森」與「秋田」交界的「十和田」湖,女兒一路顛簸,加上舟車勞累終於病倒。原計畫經由「秋田」、「新潟」再繞返東京的行程祇得中斷,匆忙返台。



後記



電視上見證了9.0的強震與一、二十公尺高的海嘯後,才體驗到大自然力量反撲的可怕。強震後大小餘震不斷,一個月後,看了日本「NHK」電視報導,死亡人數已逾13,000人,行蹤不明屆近15,000人。曾幾何時的「松島」美景已成斷崖殘壁,18年前旅遊時偶然交錯的善良百姓不知安在否?即便安然無恙,震後的「福島原子爐」輻射線外洩,對他們而言,恐怕才是夢魘的開始。

2011年1月5日 星期三

開示與開悟


佛家強調:「諸相非相,凡所有相,皆是虛妄。若見諸相非相,即見如來。」此外,「白居易」在「觀幻」詩中亦感嘆:「從歡終作慼,轉苦又成空」。有感於此,眾生前仆後繼,窮其一生探究浸淫,希冀求得正果,惟開悟者屈指可數。

不是無佛緣,亦非欠慧根,而是罕能拋開「貪、嗔、痴」,所謂無我之明心見性真諦。


大嫂因大腦腫瘤長期頭痛,誤以為高血壓宿疾副作用,醫生不察,亦以高血壓診治。前些日子,血管破裂往生。

執紼時,現場念經超渡和尚突然趨近搭訕攀關係,說與我似曾相識,詼諧逗趣回應,佛渡化有緣人,既然緣慳一面即一見如故,藉此,順請開悟。他回說,開悟須靠個人妙悟,並舉一例說明:

「話說,大陸西藏活佛在香港弘法時,眾多信徒紛至沓來聆聽佛理。離港時,信徒依依不捨前往機場恭送,送行群中一貴婦人突然羞赧地趨前跪拜、懺悔,敘說連日牙痛,未克聆聽佛諭,大師離港在即,恐機會稍縱即逝,特專程前來祈請加持開示。活佛笑問,牙疼部位左或右,貴婦回曰:「右」。活佛二話不說,當著眾信徒給了一巴掌,貴婦未及迴避,結結實實埃了一掌,驚嚇下,竟忘了疼痛,弔詭的是,聽說,從此以後,牙齒再也不痛了。事後,還包了一大紅包道謝。」

當晚,妻忽然牙疼。半夜輾轉反側,好夢方酣下據然遭吵醒。剎那,靈光一閃,遂即臨機一動,忙問痛在何側,問完,旋即一巴掌橫飛過去,妻莫名其妙埃了一掌,忿而秀繡拳交加回擊,精疲力盡下總算忘了牙痛,自以為掌到痛除,遂而安然沈睡。睡夢中,似乎有人扭捏耳朵,原來,妻牙疼又發作,睡不著,想到半夜不分青紅皂白無端埃一巴掌,心有不甘,擰著老公的耳根子興師問罪。

隨後一兩星期,妻對我一直不聞不問,不理不睬,心裡納悶,為何同樣一巴掌竟然天壤之別。找到念經法師請益,真是出呼意料之外,西藏活佛竟然是左撇子,貴婦右側牙痛打左側,讓腫脹右邊血液流向左側,兩邊平衡自然消腫,拙荊右側牙痛再遭受我一巴掌,變本加厲,難怪這幾天對我冷眼相對。可見,獻醜不如藏拙,開示與開悟一字之差,卻差之千里,不可不覷。